理論與現實
不久前見了一位年紀三十多歲的女人,上班族,從事與機械有關的行業。她想改行,有意要成為財務顧問(financial advisor)。
跟很多有讀書的人一樣,第一個想到要做的事就是去報讀CFP(Chartered Financial Planner),大約要花兩萬和兩年的時間。
遇到這種人,我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“你認為財務顧問大概是做什麼事的呢?”
她的回答一點都不出奇,也就是找一些公司和一些人,跟他們講他們需要花多少錢退休,需要買多少保險來保障他們的生意,萬一他們住院的醫藥費和可以做哪些投資。
講完後我說她要做的這個工作目前在馬來西亞還沒有人做,因為沒有人會給財務顧問計算這些東西。
這些只是一些理財雜誌自己寫自己爽的事。
她聽完後頓時說不出話,因為她的“理想工作”瞬間被我毀滅掉。
我說這是西方國家的做法,亞洲人很會“玩”錢,不需要財務顧問的諮詢。
老外不會理財,所以每個星期出薪水;如果是每個月出一次薪水的話,到月中就沒錢了,接下來的半個月就要餓肚子了。
尤其是華人,只要敢,什麼都可能。
最近有人開洗車店,奶茶店,按摩院等都是不必本錢,只要找每個人投資五千,給10%的投資回報率,就可以集資很多錢,老外絕對做不到。
最近很火的「微商」,也是華人的社會才有的玩意兒;有些才19歲就拿一兩萬來創業做
「微商」。
老外很早就有eBay和Facebook,可是就是不會拿來做直播賣東西。
所以要成為財務顧問,給人建議和收錢,這輩子不會發生。
哪些所謂的財務顧問也只不過是賣一些信託基金(賣這些也不必考證照),從中賺一點的傭金。
Have Multiple Sources of Income (MSI) to achieve financial independence.
~Jim Rohn
我們比較務實,做會賺錢的財富顧問;除了賣保險,還搭配信託和資產管理基金,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。
這是先進國三十年前所做的改變,如今輪到我們。
很多人沒有看清楚現實情況就開始搞三搞四,所以年輕時入對行跟對人很重亞。
馬來西亞是一個不重視文憑的國家,只要能抓老鼠的貓就是好貓。
我們的家人不會看我們有沒有CFP,他們會看我們是否有給他們好的生活。
年經就是本錢,提升能力,做該做的事,成功就在眼前。
您的人生導師
拿督蔡明敏
Comentarios